停课不停教,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课教师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0-04-03 查看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役,本身已成为一本教材,厚重而丰富,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感人案例,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开学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停课不停学”的网络课堂上,把思政课和抗疫防控紧密结合,把万众一心、众志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抗疫防控精神融入课堂之中。特别是精心组织了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根据教育部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安排,邢台学院思政教师和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于3月9日统一收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要求看完后写一遍300字以上的观后感。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政课和抗疫精神融为一体,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一是讲述在抗疫中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场艰辛困难的防控疫患的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党始终是中流砥柱,党的坚强领导一直是定海神针,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举全国之力,组织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组织26个省份对口支援,19个省市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将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倾斜。各省区市步调一致、统一行动,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及时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打造了一张严防死守的天罗地网,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防控局面。这种举国体制下的同仇敌忾、共克时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令世人动容,这彰显了党领导的力量和制度优势性。
二是简述英雄事迹,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病毒“魔鬼”袭来,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这一群群和平年代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有的身患绝症,却不下火线;有的倒下了,战友同事抹去眼泪接着上;有的家人感染或病了,也无暇顾及;有的推迟婚期上“战场”;有的单车骑行找“部队”;有的夫妻双双上阵;等等。他们誓死不退,不胜不休,以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抗疫一线。
三是讲述使习总书记给“90后”医疗队的回信,学生感受到青年人的担当与责任。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习总书记给“90后”医疗队的回信体现出了国家对于青年一代的高度肯定以及对他们辛勤工作的赞扬。
人们曾经说“90后”只顾着追求自我,没有担当责任,但是这次在抗疫一线,援鄂医护人员中有四分之一都是“90后”,他们成为这个战场上的主力军,一股披坚执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他们褪去往日的娇气和青涩,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白衣化作战袍,毅然走进最危险的隔离病房和重症监护室,在工作岗位扛起责任,用“90”后特有的激情和热血感染着抗疫一线的人们。年仅29岁的医护人员夏思思不惧艰险,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不幸被感染而最终逝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医者誓言。他们以英雄的壮举,为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
在课堂上同学表示自己作为一名“90后”,生逢其时,也要以他们为楷模,用自己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目标方向、还有朝气蓬勃的青春斗志,勇争先锋、敢打头阵,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用行动彰显我们“90后”的青春力量!